(本文原載於茗匠工學社專刊《 學院進修面面觀》,2013)
編輯:許建文、鄭凱同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fcRcED2nt6E5wu7q-cD8nDWi61eGdq1U6pMDoopqdNyRYGW_cNtDlyxM1ESXYvOiBPfH4_jtK7WfEjRpgy48MA8N1p_603dzf3tEtSCvZ71ZMXYC8AJrdQfUn_CrTEJErrCrcN99q3qCR/s320/lee01.jpg)
該校的學制是大學學制,所以畢業拿到的是大學學位。分成diploma跟degree兩種,diploma是修業證書(類似修課證明),degree則是正式的大學畢業證書。
Berklee的上課內容分成必修跟選修兩種,選課相當彈性。必修部分有一對一個別課(private lesson)、各種曲風的團體課(ensemble,跟其他樂器一起)、聽力(ear training)、和聲學(harmony)和各種曲風的爵士鼓團體班(labs);選修部分就很多元,有專攻節奏的聽力課(rhythmic ear training)、專攻和聲的聽力班(harmonic ear training),還有給非鋼琴主修的鋼琴課、非爵士鼓主修的爵士鼓課、歌曲創作(song writing)、音樂產業概論(music business),電影配樂(film scoring)、音樂製作(music production),其他科系的課都可以選修,對其它領域有興趣的同學會相當有收穫。宜舫表示,因為有太多東西可以學,功課也很重,所以自己要相當有計劃,確立自己想要學什麼是非常重要的。
該校的申請流程稍微麻煩一點,要先在學校網站上註冊,填完網站上的所有問題後,再交一篇自傳。回答的問題主要交代自已的學習過程、對自己的描述、對學校的期望、希望能對學校做出哪些貢獻。準備好書面資料、畢業證書和成績單就可以進入面試階段,面試場地滿多的,可以在日本、馬來西亞或是直接飛去美國進行。面試內容包括演奏曲子、各種風格的詮釋、聽力測驗、基本的trading、視譜演奏。這些都完成了,最後才是面談。
因為考試的時候就會考曲子的演奏和solo的trading,所以宜舫建議出國前就要具備基本的爵士演奏能力。另外雖然學校並沒有要求檢附托福成績,但剛入學的時後學校會考試分班上英文課,所以若想省錢的話還是先把英文學好,上其他的課也會輕鬆很多。總而言之英語能力非常重要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yg-zXdMQwlG1uB82hsHa8Vkxp_4A8H1w-pJdCK0eIqBTBag6hlRy3tPvKvGT4c8FAwg7Hxk8Ht9hvZF8Su-g2Gs-8ehVKd3yQ4mURZL65IzMxF0VWZcOxkIYeZcgw-56aMAAJhg3bw7X5/s320/lee02.jpg)
宜舫認為,到Berklee進修後,覺得自己「耳朵變好」。她表示,進該校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了解鼓以外的樂器,所以她選了一堂功課很重的鋼琴課。「我想要瞭解一個樂器,除了學習它之外沒有更快的方法了」宜舫說。此外她還認識了很多不同國家的同學和音樂家,很多都非常有才華,擅長的音樂類型也各異。她認為台灣的學生們也該更瞭解自己的特長。
課業之餘宜舫常和同學一起去看表演,她說像“Scullers”或“Regattabar”都有很多知名爵士樂手的演出;想聽搖滾、流行類的可以去House of Blues或Paradise Rock Club,學校的演奏廳Berklee Performance Center也會有很多講座和表演可以看;另外Boston附近學音樂的學生會去“Wally’s Cafe”的Jam Session,課外充實的選擇相當多。
在美國期間,某次看表演的經驗令宜舫印象深刻,那時她剛到美國沒多久,有次去“Village Vanguard”看表演,鼓手是她眼中大師級的樂手Lewis Nash。坐她旁邊的一對黑人夫妻跟她說,他們從很久以前就看Lewis Nash的表演,等於是看著他長大的,接著台上的樂手突然走過來跟那對老夫婦握手問好。看到國外樂迷和樂手們有如此深刻的互動,宜舫一開始感到驚訝,但後來想想,「這就是這些人的生活阿,每天工作結束之後就是聽音樂,每天都聽得到這麼棒的音樂,像去餐廳吃飯一樣正常」宜舫說。這次經驗也讓她反思,台灣有多少人會把看現場音樂表演當成生活的一部分?
宜舫認為,倒不是一定要去哪裡才能學到哪些特別的東西,反而是出國的經驗讓她清楚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異。她表示,現在的學生很幸運,網路資訊越來越發達,只要有正確的觀念,在哪裡都可以學東西。當然國外的資源一定比較豐富,但是不管到哪裡都有適合或不適合自己的老師,也不一定要在學校裡面才能學到想學的知識 ,最重要的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她建議有機會出國的同學一定要把握機會,好好觀察與學習,回國後讓台灣的音樂環境更豐富。
延伸閱讀:
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
Musicians Institute
Music College MESAR HAUS
Tech Music Schoo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